最近,電視劇《大秦賦》讓很多人非常關注,其中秦始皇的精彩演繹讓我們看到了一位英姿颯爽、破釜沉舟、披荊斬棘,終於建立大秦王朝的皇帝。甚至有人說「秦始皇最終統一了六國」這件事不要告訴你身邊的朋友,因為這算「劇透」。
這是一個玩笑。
可是,這也從側面透漏了一個不得不讓人敬佩萬分的事實:秦始皇憑藉過人的想法和魄力,真的讓大秦吞併六國,統一了中原大地。而隨著秦始皇在電視劇中的精彩出演,我們也熟知了這位皇帝的名字,他叫做嬴政。
要是對我國歷史上的人物姓氏感興趣,不難發現,我國漢朝以前的姓氏都比較複雜,舉個簡單的例子:姜子牙又叫呂尚。很多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叫什麼。其實,姜子牙姓姜、氏族為呂,單名一個尚字,字子牙。從這個可以看出,姜子牙其實是他的姓和字結合在一起的,而呂尚則是他的氏和名結合在一起。
其實嬴政的名字也很奇怪,他最開始叫做公子政,後來叫做嬴政,嬴是他的姓,趙是的他氏,所以稱之為「嬴姓趙氏」。大家注意,這個嬴不是「贏」。輸贏的贏中間是「貝」,而嬴政的「嬴」,裡面是一個「女」。這個嬴姓讓人感覺非常特殊,其實,嬴姓是上古最早的八姓之一,另外的七姓分別為:姜、姬、姚、姒、妘、妊、媯。最早舜帝的手下有個叫做伯益的人,他善於養馬訓鳥,技藝高超,所以舜帝賜給他姓「嬴」。
而這個伯益的奶奶其實是顓頊(zhuān,xū)的孫女,顓頊是誰呢?顓頊是上古黃帝的親孫子。所以有學者曾經表示:嬴姓伯益一脈,按照血緣關係來看,與上古的黃帝非常密切。如果你覺得嬴姓很特殊,那就對了,你看看他始祖是誰,就明白了。
那麼,嬴姓趙氏中的趙氏是什麼呢?其實,這是代表一個氏族的意思。在先秦時期,姓代表了一個血緣族群,而由於同姓的人太多,他們分散開來以後又形成了一些部落或者有血緣的小族群,這些部落或者族群又以氏來進行區分。所以就有了嬴姓的十四氏族,而趙氏只是其中一個氏族。也就是說,秦始皇是嬴姓的後代,他的祖先來自一個趙氏氏族。
當然,還有一些貴族,會用身份去代替他們的姓氏。比方說:秦始皇在沒有統一六國之前被稱為是秦王政,他的兒子被稱為是公子扶蘇和公子胡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知道秦始皇姓嬴的原因。
歷史上,秦始皇一統六國,成為真正的皇帝,是不折不扣的尊貴皇族。可是為啥現在姓嬴的人卻少之又少,甚至我們都不認識一個姓「嬴」的人。根據統計:目前,在我國姓嬴的人不到一萬人,跟其他的姓氏相比較差距非常明顯。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正式稱帝,建立了大秦。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後,趙高扶持胡亥上位,秦朝立刻進入一個快速衰退期。其後,趙高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一面矇混秦二世胡亥,一面慫恿胡亥殺死秦始皇的其他子女,這首先導致了秦始皇這一脈氏族的衰落。
到了秦朝後期,秦朝的局勢非常混亂,各地起兵反秦,天下人都以秦朝貴族為憎恨目標,雖然秦始皇不在了,但是嬴姓成為了眾矢之的。一些嬴姓的族人為了能夠躲避災禍,選擇了更名換姓。這也直接導致了嬴姓在歷史上這段時期裡迅速消失,即使有後人留下,也都開始隱姓埋名。
《唐韻》: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為秦氏。
史書記載,胡亥之後,子嬰繼位為秦王,子嬰被滅以後,其氏族都改型為庶民秦氏。所以,秦姓成為了嬴姓的血脈延續之一。現在姓「秦」的就有很多人,也許就是秦始皇的後代也不一定呢。
另外,秦漢時期兵荒馬亂,秦國貴族念及舊情,也有把嬴姓改為相似的姓氏,比如「銀」、「寅」等。而有些嬴姓後人求生欲更強,乾脆改換門庭,姓了一些完全不同的姓氏,以躲避到處的起義軍。
而現在還在姓「嬴」的人,很有可能是秦漢之亂時,住在偏僻地區的嬴姓後人。他們久居深山,對外界的信息一無所知,既不知道匆忙改姓,也不知道改朝換代,在長期的延續後,得以保留。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