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中華民國—蒙古國關係。
「中蒙关系」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中蒙关系 (消歧义)」。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争议。其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25年1月7日)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關係
蒙古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代表機構蒙古駐華大使館中國駐蒙古大使館代表大使 尼亚马·恩赫包勒德[1]大使 沈敏娟
中蒙關係(蒙古語:Монгол, Хятадын харилцаа)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的外交關係。由於蒙古人民共和國是蘇聯的衛星國,因而直至1990年前中蒙關係也長期受中蘇關係影響。自從1980年代末期中蘇關係逐漸恢復,中蒙關係亦開始改善。蘇聯解體後的1990年代起,中國成為蒙古最大貿易伙伴,不少中國企業也在蒙古經營。由于中国与蒙古在元朝时期融合为一个国家,元朝皇帝自命中国正统,中国人亦普遍承认当时元朝法统,因而中蒙关系亦涉及两国对各自国家内部历史的理解的问题。
歷史[编辑]
参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和蒙古國外交
参见:中国驻蒙古大使列表和蒙古驻华大使列表
古代[编辑]
1260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建號「中統」,意即「中原正統」[2]。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大哉乾元”之语,公佈《建國號詔》,建汉语國號為大元,宣佈新王朝為繼承歷代中原王朝的中華正統王朝[3]。1279年,忽必烈灭亡南宋,結束了中國300年來南北分治的狀態[4]。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元朝退回蒙古高原,中国史书将之称为北元。明朝与北元及其后续政权多有征战。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并开始與蒙古諸部會盟與聯姻。
1634年,皇太极击败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降伏了漠南蒙古诸部。
1644年,明朝被清朝取代。1689年,清朝康熙帝在与俄国签订的国际法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首次将“中国”作为正式国号使用,与“俄羅斯”相对[註 1][5],當中的“中國”包括当时臣服于清朝的内蒙古以及中國東北等地在內的整個清帝國[6][7]。1691年,喀爾喀蒙古正式併入清帝國,1696年之后清军击败准噶尔占据外蒙古。清朝期間,內外蒙古都是大清國的一部分。
近代[编辑]
参见:外蒙古獨立
清朝瀕臨瓦解之時,外蒙古宣佈獨立建國。民國成立後,中華民國當時認為其身為清朝繼承者,繼續主張外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中華民國因南北內戰和軍閥割據而無法控制該地。1919年,中國北洋政府派兵占领外蒙古並取消其自治。結果,蒙古國向蘇俄尋求協助。兩年後,受羅曼·馮·恩琴領導的俄國白軍影響,中國軍隊被迫撤回。[8]幾個月後由蘇聯紅軍取代。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自從日本侵華戰爭以來,中國並沒有能力重新恢復對外蒙古的實際控制。
二戰結束後採用住民自決的方式認定蒙古的主權地位,1946年,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承認了外蒙古獨立。[9][10]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國共內戰中獲得勝利後,曾一度非正式地提出合并外蒙古,但最终迫于苏联压力和蒙古反对,再次“确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已因1945年的公民投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与其建立外交关系而获得了充分保证”。[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编辑]
1952年9月28日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访问中国
1949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12],双方在1950年至1965年期间关系顺利。1952年9月28日,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访问中国。1955年4月签订了派遣中国员工到蒙古帮助生产建设的协定;1956年8月签订了中国给予蒙古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中国向蒙古提供无偿援助1.6亿(旧)卢布(约合1,700多万美元);1958年12月签订了一项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中国向蒙古提供1亿(旧)卢布贷款。1960年5月27日至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蒙古,并签署《中蒙友好互助条约》、《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中国给予蒙古经济技术援助协定》(中国又向蒙古提供贷款2亿(旧)卢布)。1960年9月签订了派遣中国员工帮助蒙古进行生产建设的第二个协定。1961年4月,签订了通商条约。1962年12月25日至27日,蒙古部长会议主席尤睦佳·泽登巴尔访华并签订了《中蒙边界条约》。1964年6月,签订了两国边界议定书[13]。
中苏交恶时期[编辑]
参见:焚毁蒙古驻华大使专车事件、内人党事件、批判乌兰夫和九一三事件
然而,随着中苏交恶后,蒙古迅速倒向苏联、单方面破坏协定,将中国员工全部赶走。1966年,蒙古和苏联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根据条约,苏军进驻蒙古,最多时多达15万人。蒙古将其军队指挥权交给苏联,武器则由苏方提供,重兵压至中蒙边界。中蒙关系急剧恶化,迫使中国关注北部边境安全[14]。1983年11月,乌兰巴托摔跤队应邀来呼和浩特、北京进行友谊比赛,这是两国冷战20多年后的首次接触。1984年,中國代表團訪問蒙古,兩國標定邊界後才逐漸緩和。1986年,兩國簽訂一系列協議以支撐貿易和建立交通連結。[14]1988年,兩國簽訂關於邊境控制的條約,蒙古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4]。
蒙古国成立后[编辑]
中国呼和浩特至蒙古国乌兰巴托的4652/4653、4654/4651次国际联运客车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及经济互助委员会内部瓦解,使得蒙古丧失往日的经济与战略支柱,而与之三面相临的中国成为它今后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随着中俄关系不断改善,中蒙关系也进入快车道。199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访蒙,这是中蒙建交40多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蒙。1994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访蒙,提出“中蒙关系五个基本点”,双方签署了《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15][16]。1998年,蒙古国总统那楚克·巴嘎班迪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了《中蒙联合声明》,确立两国未来政治发展基调。1999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出访蒙古,出席中蒙建交50周年庆祝会[17]。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蒙古国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会谈,进一步增强各领域合作。2008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会见了蒙古国总统恩赫巴亚尔,并同蒙古国总理桑吉·巴亚尔举行会谈。2009年6月,中蒙举行“维和使命-2009”维和联合军事训练。2010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乌兰巴托,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分别会见蒙古国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和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达木丁·登贝尔勒。2013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蒙古国总理诺罗布·阿勒坦呼亚格[18]。2022年2月3日至8日,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来华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其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奥云额尔登总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奥云额尔登总理举行会晤。两国领导人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中蒙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19]
2024年4月底至5月下旬,中國和蒙古舉行陸軍聯合訓練,這是兩國陸軍首次聯合訓練[20]。
摩擦[编辑]
近年來隨著中蒙經貿往來日益密切,赴蒙留學務工,投資開礦和旅遊觀光的中國人越來越多,部分蒙古國民眾抱怨中國“搶走”了當地人的就業機會,加上一些中國人不了解當地語言和習俗,一些不良行為如炫富、商業欺詐和破壞環境等也被當地媒體曝光,亦有部分蒙古國政客和媒體為宣傳「中國威脅論」,以助長和利用蒙古國部分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加深當地一些民眾對華負面情緒。此外,有部分中國大陆網民對蒙表態上不夠理智,甚至有不當言論,如“外蒙古回归中国”论,台湾网民宣称蒙古为中华民国领土等行为亦激发中蒙矛盾。另外,近年來蒙古國出現了一些主張「捍衛民族血統的純潔性」的非政府團體,包括有「站立的藍色蒙古」、「白色納粹十字」、「泛蒙古運動」等,部分有排華暴力行為[21]。在2015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名游客3月28日在蒙古国肯特省不儿罕山游览时,受到极端组织人员的人身攻击和侮辱,受辱视频和照片被上传到社交网站,引发中国国内严重不满以及蒙古国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了解,蒙古国警方已经掌握了这件事中挑衅者的相关信息,而中国驻蒙使馆对事件高度关注,向对方外交部门和警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对方依法严惩肇事者,加大对中国公民的保护力度。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长巴特乌勒本月2日就这一事件正式道歉,并表示要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3日就这件事表态,肯定巴特乌勒的道歉。[22]
2016年11月18日,西藏流亡精神领袖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于当地时间晚间到访蒙古国,随即遭到来自北京政府的强烈反对与抗议,北京政府认为达赖喇嘛刺激并支持西藏独立主义,因而坚决反对任何已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与其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与往来。后蒙古国澄清达赖喇嘛的访问是宗教访问,并非受到来自蒙古政府官方的邀请,并同意至少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不会再同意达赖喇嘛以任何形式进入蒙古国,并重申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与一个中国政策[23]。
2020年9月,中國在内蒙古启动双语教育新政引发争议后,蒙古国前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曾多次发表声明支持内蒙古的蒙古族民众,呼吁中國保护蒙古族母语[24]。额勒贝格道尔吉其后致信习近平表示抗议后,被中国驻蒙古大使馆退回[25][26][27],中国驻蒙古国特命全权大使柴文睿在回信中详细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民族政策,并反驳额勒贝格道尔吉的观点[28]。
經貿[编辑]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經濟和蒙古國經濟
1952年10月4日,中蒙签署《经济及文化协定》
兩國的官方關係因歷史因素的關係而緊密連結。中國是蒙古的主要出口夥伴國,出口到中國的貨品达蒙古出口额的88.9%。与此同时,中国也是蒙古的主要進口夥伴國,從中国的進口额占的蒙古進口额的37.6%。
司法合作[编辑]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蒙古國法律
中国与蒙古在1997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引渡条约》,并于1999年生效。中国籍的经济犯,或者从内蒙古逃离者或异议人士,都可以依照协议,被蒙古方面遣送回中国[29]。
援助[编辑]
2020年11月20日 首批蒙古国捐赠羊抵达武汉 将分配给医务工作者
2020年COVID-19疫情率先在中国爆发,蒙古国政府各部组织开启“永久邻居—暖心支持”援助中国行动。2月27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蒙古国总统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会谈。会谈结束后,巴特图勒嘎总统向习近平递交了蒙方向中方赠送三万只羊的证书[30];随后三万只羊在蒙古境内贴春膘[31]。10月22日,经过养膘的蒙古捐赠羊开始在扎门乌德口岸、二连浩特口岸进行交接[32]。
而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3月29日,中国政府援助蒙古国第一批抗疫物资28日在蒙首都乌兰巴托顺利交接[33]。4月10日,中国援蒙第二批物资交接[34]。9月3日,中国政府援蒙古国第三批抗疫物资交接[35]。11月20日,中国紧急向蒙古国援助一批核酸检测仪器和试剂[36]。11月29日蒙古国疫情再起,蒙古国政府对部分地区采取全民警戒状态延长至12月11日,以巩固抗疫效果。11月30日,中国援蒙医疗设施陆续进入蒙古国,此事得到蒙古国政府及民众的高度评价[37]。
签证[编辑]
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签证要求分布图:入境蒙古国可以电子签证。
持蒙古国护照的蒙古国国民签证要求分布图:入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免签。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证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证政策
参见:蒙古国签证政策和蒙古国国民签证要求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18岁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电子签证的方式入境蒙古国,仅限短期观光、参加体育或文化活动、转机或过境。停留最多30天(转机过境签证最多10天),不可延长。申请纸本观光签证,停留最多30天并可延长30天;纸本非观光签证若停留超过30天,须有该国邀请单位的邀请函并经该国相关政府机关许可。[38]
交通[编辑]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和蒙古国交通
航空[编辑]
两国之间有直航航线,乌兰巴托来往中国各大城市之客运航线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场
航班
北京首都
中国国际航空、蒙古民用航空
北京大兴
匈奴航空
呼和浩特白塔
中国国际航空
包头东河
匈奴航空季节性
呼伦贝尔海拉尔
匈奴航空
满洲里西郊
匈奴航空
上海浦东
蒙古民用航空(2025年7月3日开办)
广州白云
蒙古民用航空(2025年4月6日复办)
香港
蒙古民用航空
上述目的地国际机场为邻近该国首都或该国最主要枢纽机场,若要前往该国国内线机场详见蒙古机场。
航线会因航空公司营运状况更改或取消,出发前应与负责该航线的航空公司确认航线及航班,以免影响权益。
铁路[编辑]
一列客运列车在中蒙边境的二连站更换转向架
中国铁路唯一的一条与蒙古铁路连接的铁路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的二连浩特,与蒙古东戈壁省的扎门乌德接壤。
每周有两趟列车从北京和呼和浩特出发前往乌兰巴托,每周还有五趟列车从二连浩特出发。与前往俄罗斯的铁路服务一样,来自中国的列车需要在二连浩特更换转向架,因为蒙古使用的是俄罗斯宽轨。
驾车[编辑]
作为《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缔约国,蒙古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章第4条规定,不得持非缔约国驾驶证或其他国际驾驶证在蒙境内驾驶机动车。中国大陆未加入该公约,因此蒙方不承认中国大陆驾驶证(包括经公证的翻译件)。两国边境口岸户籍人口的小型机动车经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并取得通行证后,可在毗邻边境县行驶,但不得进入其他地区。[38]
在蒙自驾游须办理蒙古驾照,并租借在蒙古注册登记牌照的车辆。获取蒙古驾照须办理常住卡并通过驾照考试。
重大事件[编辑]
焚毀蒙古駐華大使專車事件
註釋[编辑]
国际关系主题
中国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
蒙古主题
^ 《尼布楚条约》满文本中亦采用“Dulimbai Gurun-i enduringge xôwangdi”(“中国的至圣皇帝”或“中国大圣皇帝”)的称谓。
参考文献[编辑]
^ 驻华大使到任顺序及递交国书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4-02-02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 王啟龍《藏傳佛教在元代政治中的作用和影響》,《普門學報》第8期,2002年3月
^ 李蓉嵐《論元朝科舉對明清科舉制度的影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資治文摘》,2010/02
^ David Morgan. The Mongols. Wiley-Blackwell. 2007: 113. ISBN 978-1-4051-3539-9.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27. ISBN 7-5622-2277-0 (中文).
^ 宋念申《清俄碰撞:欧亚相遇中重塑“中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澎湃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5-12-09
^ Zhao, Gang. Reinventing China: Imperial Qing Ideolog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32 (Number 1). Sage Publications. January 2006 [23 May 2014]. JSTOR 20062627. doi:10.1177/009770040528234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3-25).
^ Kuzmin, S.L. History of Baron Ungern: an Experience of Reconstruction. Moscow, KMK Sci. Pres, p.156-293. - ISBN 978-5-87317-692-2
^ 李明峻. 蒙古公民投票案例實踐解析 (PDF). 新世紀智庫第49期. 2010-03-30 [2020-10-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2).
^ D BAYARKHUU; 許馨(譯). 蒙古的主權與外部環境 (PDF). 蒙藏現況雙月報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15).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 《師哲回憶錄》
^ China-Mongolia Boundary (PDF).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The Geographer,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 August 1984, (173): 2–6 [2008-06-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9-16).
^ 李援朝主编. 中国周边国家的国情与民俗.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08: 64–65. ISBN 7-5060-0748-7.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14.0 14.1 14.2 Mongolia-China relations. Library of Congress. [200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5).
^ 余伟兵主编;邱代来,程良珍副主编. 旅游客源国概况.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12: 96–97. ISBN 978-7-5629-3352-6.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何东君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30年年鉴.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8.12: 346. ISBN 978-7-5011-8655-6.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本书编写组编. 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学习读本.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01: 262–270. ISBN 7-80136-409-0.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陈致中主编. 中国周边舆情调查研究.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5.03: 16–19. ISBN 978-7-80257-644-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联合声明(全文).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 中國與蒙古首次舉行陸軍聯合訓練. 聯合新聞網. 2024-04-29 [202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中文).
^ 中国游客在蒙受辱 已获蒙古官方道歉. [2015-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 中国游客蒙古国旅游受辱:被逼迫下跪. 新华网/北京晨报. 2015-04-06 [202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3).
^ 达赖喇嘛访问蒙古 组织者称与政治无关. BBC. 2016-11-17 [2019-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7).
^ 蒙古国前总统声援母语教学 敦促中方尊重民族权利. 自由亞洲電台. [2020-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 前蒙古總統致信習近平抗議漢語教材 遭使館退回. www.cna.com.tw.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中文(臺灣)).
^ 彭琤琳. 蒙古前總統致信中國抗議強推漢語教學 遭中國駐蒙古大使館退回. 香港01. 2020-09-26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香港)).
^ 前蒙古总统致信习近平抗议汉语教材 遭使馆退回.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0-09-26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中文(简体)).
^ 彭琤琳. 蒙古前總統致信中國抗議強推漢語教學 遭中國駐蒙古大使館退回. 香港01. 2020-09-26 [202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 800中国公民持30日旅游签证进入蒙古 涉「洗钱」等罪名被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FA 2019-11-01
^ 蒙古国总统向中国赠送30000只羊. www.guancha.cn.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8).
^ 网易. 蒙古国赠送中国3万只羊 为何选择7月向中方交接?. news.163.com. 2020-04-15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羊来了!中国开始接收蒙古国3万只“捐赠羊”. 新华网.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 中国政府援助蒙古国第一批抗疫物资顺利交接-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 守望相助 同舟共济 内蒙古援助蒙古国第二批抗“疫”防控物资进行交接. www.nmgredcross.org. [2020-12-07]. [失效連結]
^ 康彦龙. 中国政府援蒙古国第三批抗疫物资交接仪式举行. news.cctv.com.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 北京日报客户端. 中国已决定紧急向蒙古国提供援助. finance.sina.com.cn. 2020-11-20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3).
^ 人民日报. 中国援助蒙古国抗击疫情 获蒙方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 2020-12-02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3).
^ 38.0 38.1 蒙古. cs.mfa.gov.cn. [2025-03-15].
外部連結[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官方網站(简体中文)(英文)(蒙古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官方網站(简体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扎门乌德总领事馆官方网站(简体中文)(蒙古文)
蒙古驻华大使馆官方網站(英文)(蒙古文)
查论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组织机构中方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
中央外事办
外交部
外长
发言人
驻外机构
大使
驻外副部级外交官
特使
国防部
国际军事合作办
维和办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国外文局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移民局
全国人大
外事委
外事局
华侨委
全国政协
外事委
外事局
港澳台侨委
中央追逃办
外交学会
对外友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中国环球电视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地方各级国际传播中心
国家汉办
孔子学院
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驻华
外交代表机构
领事机构
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
联合国驻华系统
记者协会
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外交礼仪相关
外交部礼宾司
解放军仪仗大队
礼炮中队
解放军军乐团
武警国宾护卫队
人民大会堂
国宾馆
国宴菜
外交史
中國對外關係史
建交史
外交關係年表
对外援助
援建剧场列表
援建体育馆列表(英语:Stadium diplomacy)
参加的国际公约
制裁
建国初期
冷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萬隆會議
三大外交政策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人民外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交恶后
“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及国际形势
革命外交路线
反帝反修
积极备战
输出革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条线、一大片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乒乓外交
熊猫外交
三个世界
中阿决裂
邓小平1978年出访
改革开放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国际新秩序
国际关系民主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和平崛起→和谐世界
新型國際關係
大国外交
周边外交
钓鱼岛问题
东海油气田问题
南海问题
沙長城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戰狼外交
債務陷阱外交
领导人访问列表
最高领导人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李鹏
朱镕基
温家宝
李克强
李强
全国政协主席
国家副主席
外国国家元首及最高领导人访华
外国政府首脑访华
术语
一个中国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反華
境外敵對勢力
亡我之心不死
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謂言之不預也
综合国力
三股势力
核心利益
网路主權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竄訪
多边关系联合国
联大2758号决议
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
否决权
维和
常驻纽约代表团
代表
常驻日内瓦代表团
代表
常驻维也纳代表团
代表
常驻亚太经社会代表处
代表
国际海底管理局
代表
区域政治
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
六方会谈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三国合作秘书处
東亞共同體(构想)
东南亚国家联盟
10+1
10+3
东亚峰会
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中國—中亞峰會
亚信峰会
亚欧会议
非洲联盟
中非合作论坛
中阿合作论坛
中拉论坛
欧盟
驻欧盟大使
领导人会晤
人权对话
战略对话
珍珠链战略
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议
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中國、巴西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共識
国际调解院
区域经济
一带一路
高峰论坛
絲路基金
中巴經濟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湄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自贸区
博鳌亚洲论坛
亚欧会议
中非合作论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阿合作论坛
中拉论坛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
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
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
欧盟
中国欧盟商会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搁置)
经贸高层对话
汉堡峰会
全球经济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十國集團
世界互联网大会
世界經濟論壇
夏季达沃斯论坛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发展中国家
七十七国集团
不结盟运动
金砖国家
银行
立场文件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英语: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双边外交关系亚洲(分類)
阿富汗
阿联酋
阿曼
阿塞拜疆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巴林
朝鲜
東帝汶
菲律宾
格鲁吉亚
哈萨克斯坦
韩国
吉尔吉斯斯坦
柬埔寨
卡塔尔
科威特
老挝
黎巴嫩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蒙古国
孟加拉国
缅甸
尼泊尔
日本
沙特阿拉伯
斯里蘭卡
塔吉克斯坦
泰国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文莱
乌兹别克斯坦
新加坡
叙利亚
亞美尼亞
也门
伊拉克
伊朗
以色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約旦
越南
非洲(分類)
阿尔及利亚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赤道几内亚
多哥
厄立特里亚
佛得角
冈比亚
刚果(布)
刚果(金)
吉布提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加纳
加蓬
津巴布韦
喀麦隆
科摩罗
科特迪瓦
肯尼亚
莱索托
利比里亚
利比亚
盧旺達
馬達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南非
南蘇丹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塞拉利昂
塞內加爾
塞舌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苏丹
索马里
坦桑尼亚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乍得
中非
欧洲(分類)
阿尔巴尼亚
愛爾蘭
愛沙尼亞
安道爾
奧地利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北馬其頓
比利時
冰岛
波蘭
波黑
丹麥
德国
俄罗斯
法國
芬蘭
荷蘭
黑山
捷克
克罗地亚
拉脫維亞
立陶宛
列支敦士登
盧森堡
羅馬尼亞
马耳他
摩爾多瓦
摩納哥
挪威
葡萄牙
瑞典
瑞士
塞爾維亞
塞浦路斯
圣马力诺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烏克蘭
西班牙
希臘
匈牙利
意大利
英國
美洲(分類)(拉丁美洲)
阿根廷
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巴多斯
巴哈马
巴拿馬
巴西
秘鲁
玻利维亚
多米尼加
多米尼克
厄瓜多尔
格林纳达
哥倫比亞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圭亚那
加拿大
美國
洪都拉斯
墨西哥
尼加拉瓜
薩爾瓦多
苏里南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委内瑞拉
烏拉圭
牙买加
智利
大洋洲(分類)
澳大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斐济
基里巴斯
庫克群島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瑙鲁
紐埃
萨摩亚
所罗门群岛
汤加
瓦努阿图
新西兰
与非建交国关系見備註亚洲
不丹
非洲
斯威士兰
歐洲
梵蒂冈
大洋洲
馬紹爾群島
帕劳
图瓦卢
美洲
巴拉圭
伯利兹
海地
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危地马拉
未承认的国家或地区
科索沃
阿布哈兹
北塞浦路斯
德涅斯特河沿岸
马耳他骑士团
南奥塞梯
索马里兰
西撒哈拉
已消亡的國家見備註
蘇聯
南越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东德
南也門
錫金
坦噶尼喀
桑給巴爾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各地方省際關係和对外事务
海峡两岸
福建—台灣
福建
琉
上海
山东
韩
天津
台灣
琉
日
美
韓
印尼
菲
英
西
荷
法
德
俄
瑞典
巴西
查论编 香港對外事務組織和機構
香港特區政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政府總部禮賓處
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中國大陸、海外、台灣)
「一帶一路」專員
人民出入境
香港身份證
香港特區護照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香港簽證身份書
香港签证政策
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簽證要求
英國國民(海外)簽證要求
雙邊關係兩岸四地
中國大陸
廣東
深圳
上海
福建
四川
澳門
台灣
主權國家
澳洲
加拿大
法國(英语:France–Hong Kong relations)
格魯吉亞
德國
印度(英语:Hong Kong–India relations)
印度尼西亞(英语:Hong Kong–Indonesia relations)
日本
以色列(英语:Hong Kong–Israel relations)
列支敦士登
馬來西亞
馬爾代夫(英语:Hong Kong–Maldives relations)
納米比亞(英语:Hong Kong–Namibia relations)
尼加拉瓜
朝鲜
巴基斯坦(英语:Hong Kong–Pakistan relations)
菲律賓
卡塔爾(英语:Hong Kong–Qatar relations)
俄羅斯(希伯来语:יחסי הונג קונג–רוסיה)
新加坡
韩国
南非(英语:Hong Kong–South Africa relations)
西班牙(英语:Hong Kong–Spain relations)
瑞士(英语:Hong Kong–Switzerland relations)
泰國
英國
美國
人口
香港移民潮
香港回流潮
查论编 澳門對外事務
澳門特區政府
招商投資促進局
政府總部事務局
澳門經濟貿易辦事處(中國內地、海外、台灣[@])
澳門領事機構列表
两岸四地
中國內地
廣東
香港
台灣
其他國家
巴西
朝鲜
日本
東帝汶
西班牙(西班牙语:Relaciones España-Macao)
葡萄牙
美國
註釋:@ 暫停運作
備註:粗體表示曾經建立外交關係,但現時斷交的國家。這些國家目前除已消亡者外,多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斜體 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實際統治的區域。關於中華民國外交,另見模板:中華民國外交。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另见模板:台湾海峡两岸主题。
查论编 蒙古国外交非洲
埃及(英语:Egypt–Mongolia relations)
美洲
加拿大(英语:Canada–Mongolia relations)
智利(西班牙语:Relaciones Chile-Mongolia)
墨西哥(英语:Mexico–Mongolia relations)
美國
亚洲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印度
印度尼西亞(英语:Indonesia–Mongolia relations)
以色列(俄语:Израильско-монголь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日本
寮國(蒙古语:Монгол-Лаосын харилцаа)
馬來西亞
北韓
菲律賓(英语:Mongolia–Philippines relations)
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语:العلاقات السعودية المنغولية)
新加坡
南韓
中華民國
土耳其
越南
欧洲
歐盟(法语:Relations entre la Mongolie et l'Union européenne)
保加利亞
克羅地亞(英语:Croatia–Mongolia relations)
捷克
法國(法语:Relations entre la France et la Mongolie)
德國(英语:Germany–Mongolia relations)
挪威(英语:Mongolia–Norway relations)
波蘭(俄语:Израильско-монголь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俄羅斯
塞爾維亞(塞尔维亚语:Односи Србије и Монголије)
南斯拉夫(英语:Mongolia–Yugoslavia_relations)
西班牙(英语:Mongolia–Spain relations)
英國
大洋洲
澳大利亞(英语:Australia–Mongolia relations)
駐外機構
蒙古國駐外機構列表
駐蒙古國外交機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