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入宫前叫什么,史书缺载。进宫后正式的名字好像史书也没有披露过,但号“媚娘”的说法很流行,而且还说是唐太宗赐予的。笔者以为,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理由有如下四点。
一、这个记载仅见于《新唐书》。
据《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韪其意,止泣。既见帝,赐号武媚。”而《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的记载是:“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根本没有提到唐太宗“赐号武媚”的事。
二、“武媚娘”的雏形“舞媚娘”是伎(妓)女。
武媚娘来自于谐音舞媚娘或者妩媚娘,是一首非常古老的歌舞曲的名字,它最早见于南北朝后期。据《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陈后主曾作有三首《舞媚娘》歌:
其一:楼上多娇艳,当窗并三五。争弄游春陌,相邀开绣户。
转态结红裙,含娇拾翠羽,留宾乍拂弦,托意时移柱。
其二:淇水变新台,春炉当夏开。玉面含羞出,金鞍排夜(一作暗)来。
其三:春日多(一作好)风光,寻欢向(一作戏)市傍。转身移佩响,牵袖起衣香。
北周庾信也填有一首《舞媚娘》词: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只疑落花谩去,复道春风不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这四首歌的歌词无需多作解释,完全可以看出,都是写的伎(妓)女。
三、《舞媚娘》隋朝开皇(581年—600年)年间就被视之为“艳歌”“淫声”。
据《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李纲传》:
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舞或妩)媚娘之曲》。纲白勇曰:“令则身任宫卿,职当调护,乃于宴座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事若上闻,令则罪在不测,岂不累于殿下?臣请遽正其罪。”勇曰:“我欲为乐耳,君勿多事。”
从李纲之言可以看出,《舞媚娘》多是描写公子哥们与伎女调情的“艳歌”,所以才被斥之为“淫声”。
四、唐太宗怎能把自己的嫔妃号为伎女?
两《唐书》都说了,武则天是被唐太宗立(召)为才人的,那就是说,武则天是他的众多的妃子之一了。不言而喻,唐太宗也是熟知《舞媚娘》这样的曲子的。《舞媚娘》里的媚娘是伎女,皇帝的嫔妃不能也是伎女吧?就从这一点说,唐太宗也不会赐武则天为媚娘这个“雅号”的。
展开全文
五、唐人笔记小说未见太宗赐号媚娘之说。
唐人笔记小说最爱拿武则天说事。什么《朝野佥载》《大唐新语》《隋唐嘉话》《刘梦得嘉话录》等,都不见太宗赐武则天号媚娘之说。唯有《朝野佥载》提到了一点。据《朝野佥载》卷一:“永徽(650年—655年)后,天下唱《武媚娘歌》,后立武氏为皇后。大帝崩,则天临朝,改号大周。”但这只是说高宗永徽后,《武媚娘歌》开始在社会上流行,但内容是什么,已经说不清楚了。而且也没有说与唐太宗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此一说,唐人笔记小说还不据此衍生出多少花边新闻?!
武则天号媚娘之说可以休矣!
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审稿:王恺
编辑:零零
管理:刘端
(ID:suitangshixuehui)
欲知隋唐事,走进隋唐史
交流河洛文化,传承隋唐历史
欢迎您关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